首页 | 部门概况 | 制度建设 | 教务管理 | 教学质量 | 教材建设 | 学籍管理 | 实践教学 | 职教活动 | 下载专区 |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文章正文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1—2015)

根据《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渭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及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特制定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发展现状

学院现有高职专业26个,涵盖了医药卫生、文化教育、农林牧渔、轻纺食品、财经、旅游、电子信息、艺术设计传媒、制造、资源开发与测绘、土建等13个专业大类,涉及护理、临床医学、药学、教育、食品、畜牧兽医、农业技术、汽车、电子信息、计算机、艺术设计、财务会计、市场营销、测绘、旅游管理、土建施工、工程管理等17个专业类别(现有专业结构和布局情况见表1)。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院级特色专业3个。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我院已形成一批颇具特色的优势专业,它们的综合实力强,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表1 现有专业结构和布局一览表

序号

专业大类

专业类

专业名称

专业

代码

首届招生时间

1

医药卫生大类

护理类

护理

630201

2005

助产

630202

2006

临床医学类

中医学

630103

2009

针灸推拿

630108

2007

药学类

中药

630302

2005

2

文化教育大类

教育类

初等教育(文、理)

660213

2005

英语教育

660203

2005

音乐教育

660209

学前教育

660214

2010

3

农林牧渔大类

畜牧兽医类

畜牧兽医

510301

2006

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

510320

2010

农业技术类

园艺技术

510105

2006

4

轻纺食品大类

食品类

食品生物技术

610305

2006

5

旅游大类

旅游管理类

旅游管理

640101

2006

6

财经大类

财务会计类

会计

620203

2010

市场营销类

电子商务

620405

营销与策划

620403

2007

7

电子信息大类

计算机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

590101

2005

网络系统管理

590107

电子信息类

应用电子技术

590202

2006

8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艺术设计类

电脑艺术设计

670104

9

制造大类

汽车类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580402

10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580405

11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测绘类

工程测量与监理

540602

12

土建大类

土建施工类

建筑工程技术

560301

13

工程管理类

工程造价

560502

合计

13

17

26

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学院于2009年获得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1年获得1600万欧元的德国政府促进贷款项目支持,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是,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等手段比较薄弱;各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实验实训基地分布在重点专业;专业发展规模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适应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内容正在形成;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正在构建和转型中,适应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初步形成;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增加。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要求,发挥“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的作用,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结合学院自身的条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加强教学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努力建设一批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和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群,为把学院建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省内一流的、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专业调整和发展,要注重与渭南经济、产业布局相结合,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适应,要满足社会需求。

2.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专业的发展建设,要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采取全面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分期、分批、分级推进我院专业建设;注重开展专业建设评估,积极创建省级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促进专业办出特色。

3.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培养品牌特色专业,有计划地开拓新专业,促进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从而形成各职业门类均衡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水平较高,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深化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新格局。

4.坚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 的高技能人才的原则。认真探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专业建设的目标

我院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各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且数量不断扩大;专业建设架构基本形成和稳定,专业群建设初步发展,数量加倍增加,规模得到较大发展;逐步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学院特色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专业体系;专业特色和优势初步凸显,专业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省内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专业。

1.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分批落实省级、院级重点专业建设配套经费,按照建设期限完成对中药、护理2个省级重点专业和畜牧兽医、初等教育(文)、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4个院级重点专业的检查、验收。分批落实特色专业建设配套经费,按照建设期限完成对中药、护理、畜牧兽医3个院级特色专业的检查、验收。“十二五”末,力争达到或建成省级重点专业5-6个,院级重点专业5个,院级特色专业5个。

2.专业群建设:建成以护理、中药专业为核心的医药卫生类、以畜牧兽医专业为核心的农林牧渔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核心的文化教育类等三大类专业群。大力扶持有竞争力的新兴专业,积极创建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核心的汽车类、以建筑工程专业为核心的房地产建筑类、以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食品类等三大类专业群。拟新增专业依托学院现有专业或相近专业群,形成新的专业群或充实已有专业群。

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1.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重点专业开始,逐步完成教学基本设施设备的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校园网、丰富图书等资源。重点发展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综合性强的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为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服务。大力建设具有实验、实训、实习功能的产业基地,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重复投资,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学生在校期间可直接到基地顶岗实践,亲身体验第一线的生产、管理;另一方面,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实行“学院+工厂”、“学院+农户”、 “学院+医院”、“学院+小学(幼儿园)”等实训模式,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2.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探索,为专业建设提供理论保障

继续组织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针对高职教育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等重要内容进行研讨和交流。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开展一些高层次的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教学改革规划课题的研究。各二级学院要积极开展关于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实践与改革;大胆创新,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以及课程内容,形成各专业的办学特色。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总结,形成一些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指导意义重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成果,要进一步发挥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加强教学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专业建设上水平、上档次。

3.加大专业调整改造的工作力度,提升专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对建院时期从中专层次上转型升格的7个传统高职专业进行调整、改造,保留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专业,予以重点建设,使之成为学院的优势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深入开展和做好人才需求市场调研,加强科学论证,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4.建设一支双师型、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专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对于重点建设专业,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支真正在行业企业有影响的专业教学骨干队伍,特别是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建设的领军人物”;对于传统专业,注重师资梯队的完备、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对于新专业,加大人才引进、培养的力度,尽快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进一步完善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各个专业都要积极打造和培养,并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学团队。在教师培养、培训和引进等工作中,十分重视“双师素质”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加大外聘力度。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和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

5.以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加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力度,重视和加强与省内外高职教育集团及兄弟院校合作开发课程,继续加强校本教材开发,将专业领域新的、前沿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十二五”末,力争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5门;各专业建成核心课程3—5门,院级精品教材12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5部,开发一批校本教材。

6.以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导向,完善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制度

按照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的标准,完善重点专业、院级精品课程评估制度。严格按照专业建设期限,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对传统专业、新兴专业、重点与特色专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推动专业发展。健全学院、二级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管机制,落实两级责任,确保专业建设质量。

关闭窗口
质量工程专栏  
* 重点专业建设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精品课程
* 精品课件下载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 教务管理平台
* CET查询
* 计算机等级考试查询
* 学籍学历查询

教务处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3-2362166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